日本社會工匠精神的光和影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8 23:00:13



近年,。提起工匠精神,人們首先會想到日本、德國、瑞士等以產品品質著稱的工業強國。特別是與中國相鄰的日本,有眾多產品廣為中國消費者熟悉和稱道,日本社會的工匠精神被認為是其高品質產品層出不窮的重要原因。

工匠精神為何能在日本形成和發揚光大? 究其原因,大致可歸結為以下幾點。

一、作為一個偏離大陸文明的島國,歷史上,如何吸收和改良外來技術一向是日本社會的重要任務。與此同時,日本氣候四季分明,居住空間相對狹小,地理環境導致日本人善於觀察細微變化,擅長手藝細工。久而久之,謙虛認真、重視細節和追求精益求精成為日本社會的重要審美取向。

二、日本自然災害多發,自古重視社會成員的共同協作。人們普遍關注自己在地域共同體或組織中的貢獻以及他人對自己的評價。這樣一種文化氛圍的潛移默化,使大多數企業經營者和個人把消費者、社會對自己產品(服務)的滿足視為莫大獎賞,為此不惜奮鬥終生。

三、現代日本重視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制定和完善多種相關法規,建立了促進公平競爭的市場秩序,有效地保護了潛心研發的優良企業。此外,社會輿論尊重各行各業的能工巧匠,記錄各類匠人人生奮鬥過程的電視節目深受歡迎,收視率經久不衰。日本政府在嚴格考核、頒布各種專業技能資格的同時,還對有特別成就者授予“人間國寶”等榮譽稱號。

以上因素使工匠精神成為日本企業和日本社會全體的鮮明遺傳基因,使日本產品享譽世界。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工匠精神造就了眾多日本企業的輝煌,也給日本企業帶來以下一些負面效應或問題。

一、重工藝技術,輕經營戰略。日本的MBA課程教育起步較晚,在許多著名國立大學中至今不受重視。留學美歐的MBA回日後也極少能在有影響的日企中進入高層。在日本企業技術優勢明顯的1980~90年代,以技術人才為中心的企業管理體制問題不大,但是伴隨經濟全球化,國際間技術差距逐步縮小,許多日企難以應對新時代的經營戰略抉擇。

二、重技術傳承和精益求精,少革命性的開拓創新。大多日本企業習慣於論資排輩,年輕人位低言輕,影響了企業對新技術領域的及時投資、開發。

三、近年,日本企業為了追求精益求精投入的資本和人力,常常得不償失。產品品質要求越高,改善的難度越大,投資的邊際效益通常也越來越低。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消費者需求和消費行為已經日趨多元化,但是許多日本企業依然過度執著於工匠精神。其產品雖然相對更顯完美,但是價格上與品質相近的後來者韓國、台灣等相比沒有競爭力,性能又不及美國企業的許多新產品能引領世界消費革命。

上述負面效應成為近年許多日本企業陷入經營困境的一部分原因。被台灣鴻海集團收購的百年名企夏普即為典型一例。鴻海曾是被夏普俯視的代工企業,卻翻身做主人將夏普收為旗下子公司。鴻海高層既對夏普擁有眾多世界水準專利技術表示尊敬,同時也認為這些技術中許多屬於對細枝末節的過度追求,缺乏應用前景。夏普的凋落震驚日本列島,但並非個例。對日本企業來說,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和需求多元化,有必要客觀評價工匠精神的正負效應,並相應調整其經營戰略和產品結構。

不過,對於現階段的中國企業來說,工匠精神還相當欠缺。要弘揚工匠精神,必須通過法規建設和輿論引導,尊重知識產權,促進市場公平競爭,從而保護潛心研發高品質產品的優良企業,這是提升未來中國產業競爭力的必經之路。


   (作者系日本亞洲成長研究所(Asian Growth Research Institute )研究部長、主席研究員)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版权,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来源:

东方财经杂志(ID:dfcj-bj)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