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作家丨柳文龙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柳文龙简介

柳文龙,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出版诗集《观照》《行走的阳光》《一个人的南方——新鸳鸯湖棹歌》。曾获《中华文学》《散文诗世界》《北方文学》《星星》《作家报》等报刊奖项,入选多种诗歌选本,现在嘉兴市发改委工作。


一个人的南方一一新鸳鸯湖棹歌(组诗)

文丨柳文龙

仓颉圣祠

大殿没有香火,只有沉默的文字
写经者最终将字迹焚化进血液
化作直冲云天的缕缕浮尘
一篇锦绣文章,一段葱茏岁月
鸳鸯湖清波勾勒出如花美眷
水上人家无断文识字,却深谙春意
像风中银杏,苦求的功名和法度,
白果洒尽一世的因果之缘。
不断攫取生命中简单的大多数
了断结绳记事后的陌生记忆
夜色重新潜回水面。星光灿烂
碑碣渗出的字迹像一道闪电
让一只惜字如金的夜莺开口说话
让一只开口说话的夜莺混蒙过关


拜舞蛟石

避开湖水,揣摩山峦之间的秘密
花石岗的命运逃不掉血光之灾
石缝中枯草稀疏,如皤然白发
怒目探爪,等待鸳湖清风的诏安
没有喧嚣,没有原路折返的沟壑
从通幽的曲径找回到宽容豁达品质
拒接禽鸟撒播的草籽。改土归流
以石头的名义废除嶙峋狰狞的面目
消弭邪恶,耸立命运的朴素伦理
春天来了,醒悟的百花感叹生命苦短
像一根昼夜弹奏的琴弦。湖水交汇
沉寂是为了等候落日的重新辉煌
一场细雨,所有的意象回到风口浪尖
庆幸未长翅膀,灵魂在湖面上游弋


明伦堂前

斗拱、抱柱,蛛网编织依稀旧梦
础石散落,斯文扫地
石质的莲瓣,粘连中世纪的暗香
蛾子飞进飞出,如不苟言笑的生员
面对屋檐下的阴影产生巨大冥想
它们肉体早就凋蔽,而精神苍茫
到了黄昏,翅膀深陷进一片沉寂
以飞翔和扑击,绵延生命中的微光
芭蕉叶上新绿,紫薇藤内洋红
即将破窗而入。切入暮春湿润的空气
窗棂通透,熠熠闪光的蠡壳洞穿往事
一级级石阶,历经一代代王朝的苍桑
所有愿望走失在踟蹰的步履中
所有功名如一场春雨,来去匆匆


范蠡泛湖

迤逦的小径只适宜于美人莲步
迟来的暮色让万物如梦初醒
樱花频频点颔,守住今晚残妆
梳妆台前,倾脂的水面微微颤动
一片涟漪泛活小小的心愿
五月江南,谁让意味深长的胭脂红
春风化雨?享受一池春波带来的明快
沉默的五彩螺,展开清逸的内心
她是春天埋入水底的一枚棋子
守住黑暗的一个秘密,或者
一头怪兽。金明寺的鼓声敲响三遍
苦楝树枝的楝籽落地无声
一叶扁舟像流星一样划破长河
精心呵护的美,却被美毁于一旦


西水驿亭

驿马不需要夜草。作为国家机器
它沿着运河一次次地投石问路
获得并输送遥远的与
三塔塘溅起的水花,无关风月
失去马匹的船只,失去惺惺相惜
厅堂廨舍传来昏昏欲睡的烛光
飞扑的蛾子,寻求着道德的安抚
漆黑的巨碑,在某个漆黑的秋夜
刻勒下暗波不断涌动的激流
没有马的嘶鸣,欸乃桨声送你到彼岸
三更灯火五更寒。前程如散去的晨露
石埠一级级遁去,直通月晕深处暗桩
许多人站在历史的局外破解碑文
不忍卒读,一段拂不去的行云流水


子城望月

登楼等于做一次攻城掠地的预案
绳索、火把、钩镰,想象的翅膀
刚冒出头,被一场大雨淋得精湿
樟树上隐约泛出了白光,荚果悬挂
都是为谯楼营造的地盘和边界
旗杆挑出红灯笼,难以照亮王朝的前程
红得像串小辣椒。让人深陷同情与愧疚
现在,城垣已虚拟为一座精神殿堂
月色替潦倒者盘桓,为失意者疗伤
目睹远去的人间沧桑,绽放如梦之夜
不要让石狮子猜出内心的一丝怯懦
锦带河早已干涸,城门闭关自守
许多人在箭垛为先人报一箭之仇
大弓拉起,弦月却将你悄悄瞄准





南人北气的诗风

文丨周涛

如果充数,我应该也能算得上一个诗人———虽然不著名。我不写诗已有近30年了。不写也就不怎麽读,诗界的事与我也毫不相关。由于一个非常偶然的原因,柳文龙的诗作竟然到了我的案头,我知道有个陆文龙,不知道柳文龙。双枪陆文龙嘛,很厉害的白袍小將。既然都是“文龙”,便耐心读了柳文龙的这部诗集。


第一个印象,是诗风有劲道,不柔糜,南人北气。江南人作诗若是全无一点“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的豪情,那读起来也是很腻人的;北方人作诗若是吼如秦腔,没有一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清落寞,那也很难让人读得下去。柳文龙的诗面貌是南人,骨子里有北气,这让我喜欢。


第二个印象,是佳句甚多。如“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诗的特点,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造句;小说的则是谋篇。一首诗没有妙句,再好也难以流传。柳文龙几乎每首诗里都有耐人寻味的佳句,而且内涵隽永,颇堪玩味咀嚼。比如《过秀城桥》里:“一些人上桥,一些人下船散落民间/只是花花公子柳永的一个慢词/被历代才子捉弄得/衣衫不整。”比如《曝书亭》里:“贬谪以后的日子可以一了百了/喝淡一盅清茗,望穿一片闲云/头顶的天地乾坤也就彼此彼此/隐退江湖从下这盘棋开始。”“晒书只是你设的一个局。”比如“我不当书生已经多年/一概记不清红袖添香的情事。”


第三个印象,是他写的新诗。却十分留意与传统的唐诗宋词精神意象上接轨。新诗,能新到哪里去呀?失去了唐风宋韵,失去了东方古国独有的审美和情怀,顶多是个入了外籍的流浪犬。柳文龙在这一点上表现出的自觉和努力,我以为是相当可贵的。


是为序。

周涛 新疆文联副主席、作协副主席,著名诗人、散文家,鲁迅文学奖获得者)

地域江南的烟雨诗情

文丨王学海

读着《一个人的南方一一新鸳鸯湖棹歌》,思想的湖水,已不时漫过诗行的脚腂。我的第一感觉是诗人不仅仅在用词语重新演绎新的棹歌,他更在于试图用自我美感去编织一部当代嘉禾棹歌。说编织一部,还在于一部就意味着一个整体,是诗人对烟雨南湖外延成江南水乡一个整体的一次本质的诗探索,也正是通过这一个整体性的诗写,重新去寻找诗人对诗的新的理解和更深层次的创作上的思考。


诗人以中国古代诗歌的词牌名作为每一辑的专题名,意在当下棹歌的诗思,呼唤的是绵延在地域文化数千年的深层历史意趣与历史情怀,“春天的烟雨成为远古的梵音”(《春晖堂雪》),也是仓颉圣祠里“大殿没有香火,只有沉默的文字”中,“了断结绳记事后的陌生记忆”的风轻云淡,而这个“风轻云淡”,却自是“鹤追逐时间的高度”(《放鹤洲头》)。可见,一辑杨柳枝,并非春心芳动之深闺在新妆待晓风,而是鸳鸯湖畔,烟雨楼台,明伦堂前和文星桥头等的历史凝望与穿越时空的今古对话,是掠过冷仙亭的杉闸风帆,亦为串弄过牌坊阳光立足未稳的午后,是古井灵光的月影灵秀。自然,更为寓意深切的,是《西水驿亭》。南通八闽,北通三吴,旁及江右的嘉兴,西驿亭是它重要的历史标记。这“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朱彝尊)的水陆重要交通杻纽,盛载着多少的历史负荷呀。正若诗人所言:“漆黑的巨碑在某个漆黑的秋夜/刻勒下暗波不断涌动的激流”。而历史,往往在看着你沿着“石埠一级级遁去,直通月晕深处的暗桩”,然后在它冷峻的微嘲中,让“许多人从站在历史的局外破解这块碑文”。那是一个梦,也是一首诗,好像生命和事业,生活和时间,都在不停地变化,有时高扬,有时低落,有时溃败,有时甚至是死亡。但死亡在历史中又是一种期待,虽然现实会湮灭一切,但尘埃中微粒却仿佛又都在再生,不断地重返历史与生活。新的生命,新的事业,生生不息,循环不止,《西水驿亭》也由此更加紧密地连系着这方热土,让它的梦时时可以追溯前朝,让它裹挟的泥土每每都有先人的气息,于是,诗在这里便有了更深远的延伸。


《一个人南方一一新鸳鸯湖棹歌》又一特色,是诗人在烟雨水乡的季节里,在一草一木的虫行里,寻找着自己的声音和由这声音带来的对诗歌一种新的认识与理解的可能。“撕裂的啼鸣,从水上划过”,“落点与拱桥残存的石狮对峙”(《蝉问》)。“一盏烛火奋力呑咽想象之花/从静谧中抽出自己的影子/耳边不断传来花朵落地的尖叫”(《望秋》),那样的一种后现代诗艺的意象,冥冥中仿佛沾着宗教的神力。但“一个低眉顺眼的羸弱女子/却以纷飞完成毕生的梦想/寒夜不会是春天痛苦的宿命”。为什么,因为她能“细辨泥土中每一声喧嚣”(《花月夜》)。同时,一个瞽者在享受“给与他音域以外的想象空间/他仿佛看见火光下闪耀的场面”。于是,“手中的鼓槌被点亮,被燃烧/内心澎湃的语言在一点点融化”,最后竟然是“落槌以后摸不到自己的双手”(《瞽者》)。这是一种特殊的诗性的记述,是生命的经验与历史的沉淀,两者相互组合成的吊诡,由此滋生出的荒诞感,实是追踪生活细节去给时代作附加性的弥补。因为有了这样的铺垫,《汲水的人》读起来就更别有韵味在人间了:“不要让一担水成为一生的负担”,我们须得“入水即放纵”。“骨骼下沉水底,肉体盛开莲花”,“在水的夹层,十指体验人生冷暖”,“把一寸寸老去的时光悄悄浸润”。是的,有此胸怀与心境,河水确实就会“荡漾出来广阔的天地。”《汲水之旅》简直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修正之旅,虽然历史从来不容你假设,但生命的经验,不正是我们的生活之旅和生命经验的积累吗?不正是它最终会奇异地往你心灵投下一个词,然后,形成深深流水或掀起惊涛骇浪,这时,飞翔的诗,就会以最美的姿态出现在你的笔下。“心为水而动”,点出了真谛,在郁郁芊芊的词丛里成为诗眼。


心追随着江南烟雨在飘动,这份带着烟雨湿湿的、雾蒙蒙的飘动,就是诗人对这块地域文化最深层的表达。“每当渔簖飘荡起炊烟/我手中的桨楫就会迷失方向”,“野凫的低鸣蕴含太多的神密之咒”,“翅翼随时割断炊烟的引导而偏航”(《梅家荡》),以桨楫和野凫面对炊烟,一个迷失方向,一个切断而偏航,为何?是因为“紫藤缭乱/撩开城门外被露水浸润的点点渔火/夜鹭领航,产生朦胧而坚硬的张力”,还是“分水墩无法修补黯然的月色/却给了水流信心和真实的湿度”(《秀水》)。也许,是“目光企及幽远的蓝/被陡峭的杨柳枝一步步逼向苍茫”,由此生发:“等到湖水淹没星斗中的万丈火焰”,“点点白帆追寻着天上人间的真谛”(《天星湖》)。


噢,知道了,打开和收拢诗人心扉的,是“喝淡一盅清茗,望穿一片闲云/头顶的天地乾坤也就彼此彼此”的豪情,是诗人“你用丝质的韵脚/押住梅里立身安命的黄梅雨水/以灵魂领唱一首首棹歌。语境苍茫/划向莲蓬深处的烟雨”(《曝书亭》)。浸润清茗,穿过烟雨,留下文字与声音的是历史的曝书亭和经久不灭的江南烟雨,是我们穿越历史的审美眼光与彼岸灵魂的千年呼应。烟雨的诗性是地域的,但烟雨的诗性又是超越地域成为诗学的一个部分,这就是答案所在。难怪日本诗人水田宗子会说,“所有的文化形态中诗是最棒的”(参见2016年1月21日《南方周末》E26)。


由自然向人文深邃挺进,是《一个人的南方——新鸳鸯湖棹歌》的另一特色。我们知道,自然与人文,既是一个桥梁的模式,又是一种裂缝的存在。“登塔,从酣畅的笔墨中挣脱手脚/从小人的谗言之间辨别忠良/塔身镇压住一个城池的命门/完成对黎民百姓的层层呵护”(《壕股塔》)。而在“三塔”,“漕运,成为砖塔世代的牵连/这里没有永久的沉没,却有永久的浮华”,相对而言,是“桑葚慎言”,是“伤痕累累的纤石”在沉默地告诉我们。当那些“旋转的碎叶原地驱赶自己的影子”,并且“它不会刻意让出一条沟壑/盛放豪情或者填埋韶华”,诗人的人文关怀,就让诗接着说:“富有人性的抉择像紫花木槿/江南,早已找到一个晴朗的天气”(《随风而逝》),江南,当然是一个人文的世界。所以,“没有哪条河流会关注到/堤岸旁低吟浅唱的黄秋葵”,但诗人恰恰关注到了,他让诗与思在“逆光下浓荫与野风一起慢摇/叶脉悄悄占踞到某个静默的位置”(《八月的乡野》)。因此,诗人“我拒绝暮色暧昧的暗示”,看到“伍子塘/一汪碧水不露声色的淌着”,诗人已经明白,“我忘记了梅子已熟,那显眼的虫疤/青涩地暴露忠臣良相各自的宿命”。而诗人最后坚信的是“春如旧人不再空瘦”(《胥山记忆》)。这是在弥补自然与人文的裂缝,是社会转型期中诗人对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重新建构的隐喻表达。回到主题,那就是诗人借江南烟雨在显露自己的书写心情:“我深深理解通济河水流,分烟话雨/顺着河岸两侧,跨湖廊棚一路绵延/墨绿的宽叶由南而北呈鱼骨状/传达豁达、宽容,桑梓精神”(《东米棚下》)。立场的书写,传递出一边是向往,一边是分裂,在生命的体验中,诗人以诗作着抉择。


《一个人的南方一一新鸳鸯湖棹歌》在多层次的书写中,最终烁烁出彩的,当是第四辑历史遗韵里的追怀前尘,使它们再次获得了新的生命。与此,它也不仅彰显了文学创作对实际生活的批判功能与建设作用,还让词语拥有了更新更强的力量。“守望低垂的稻穗,我心淡如水/看见自己的影子被浓荫点燃/沉重的双臂有了飞翔的欲望/湍急的三店塘,掏不尽依稀旧梦。”“将一棵稗草悄悄收拢在脚趾下”,“我却替对岸的瞑色遮挡一片秋雨”。这样,萧洒的诗人便“浸润林梢/我背负起阡陌的悠长与落寂”(《禾墩秋稼》)。更为出彩的,是《梅湾遗韵》:“闻到梅子熟了”,“水乡的媚惑/不是来自雕栏玉砌的江南遗韵/而是来自暴露在墙角的紫藤根须/雨巷浅显的表白,物语盘根错节/循环着弄堂间纤细萎靡的暖式气流/运动、盘旋”。这样再回过头去看诗的开头,“断断续续的梅雨/浸润每一枚青涩之果先知先觉/阳光下,石板路面噗噗跳动的地心/仿佛水与火的交融,为苔藓孵化/一个姗姗来迟的初夏”,关键词在这里便恰到好处的出现了:“一场细雨/粉墙被暮气烘托”,那便是诗的第二、第三语言(杂语),让江南烟雨裸身无遗地给你一个真实和迷蒙。以此再来对应诗人对“南朝四百八十寺”的江南许多庙宇的遗迹的诗性描述,如《东塔》“佛光赐予我翅膀”,“博击漫长的黑暗”,“我依附着水乡,马家浜卑微的遗孑/一切记忆像草籽般插播远方”;《祥符禅寺》中“烟火缭绕之时,昙花闭目冥想/收敛的暗香,是挥之不去的情殇/细雨一点一滴渗透牌坊的肌理/木槿嗅到另一种树的存在价值”;《东塔讲寺》中“塔只接受寺的仰望/一切春天的气息使庙堂不胜法力”。当我们读到和由此被引发的,是眼下人类对浮藻奢华虚弱跪拜的批判意识,是对浅薄低俗文化当作真圣的痛悔,故我们也能明白“把空门还给西风”,“把蒲团垫在教义之外的尘世间/你发现,跪着比站着更让人恍惚”(《水西禅寺》)。所以,当“旧橹搁浅河埠,只求被岁月速朽”,而“对于秸杆燃起的一阵阵烈焰/河水平坦淌过黎明,不会回头”(《运河》)时,作为江南烟雨中的当代人,作为神洲大地的中华文化传承的新一代儿女,地域文化与历史自然生态为我们历经千年筑构的,应当是我们自身的精神品位的修炼,是人对文化内涵的价值与意义的理性认知。《好看——新鸳鸯湖棹歌》的出版,在文本与阅读之间,是一个拓展我们心灵空间的积极思考。

(王学海  一级作家,教授,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我是作家


每期推荐一位优秀作家,尊重大家,尊重新人,我们深信有许多的优秀作家怀揣着优秀作品隐藏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欢迎自荐或推荐人选投稿至本栏目编委邮箱。来稿请附上作品、作品评论、个人简介以及高清照片。


栏目编委:

西窗竹 58689150@qq.com 

沧海一鹤 1481691439@qq.com

若诗 541031046@qq.com

 沙从兵 2492409165@qq.com


主编:胭脂小马

执行主编:蒋茜

副主编:沧海一鹤  燕南飞 



可一键关注
长按二维码
囊括大块
香象渡河
中华文学
桃花渡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