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价!听说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哦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阅读在某种意义上是人类的良师。文明固然是在某种教育形式中代代相传,然而在更广阔的维度,书籍所承载的意义也许更多。因此,我们会看到一个生命力顽强的民族并不仅仅因为外部的强悍而长存,更多的是因内在的文明得以很好地传承。在这个逻辑下,我们自古便意识到「耕读传家」的重要意义,「耕」保留着质朴勤劳的美德,「读」延续着知书达理的风韵,更有「诗书传家」的进一步引申,如果不能亲自教育后代,也要让后代耳濡目染「诗书」的无限魅力。阅读和教育从来不曾分离,仿佛人类文明延续的双子星,一同闪耀着美育的光芒。

然而,我们不曾料想到的是这种光芒并未能够在今天继续闪耀,甚至已然颇有些黯淡无光。,2014 年我国成年人人均阅读纸质图书 4.56 本,与 2013 年的 4.77 本相比,略有减少,远低于其他国家,例如韩国 11 本、法国 20 本、日本 40 本、以色列 64 本的水平,我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长 18.76 分钟,成年国民阅读率 58%,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 58.1%,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半小时。这是最近的一次关于中国阅读现状的权威报告,按照这种趋势,现在的阅读情况应该不会出现太大波动,也仍然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宋怡慧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提到的滑世代是很准确的描述,在成年人阅读量低,触屏科技广泛普及的时代中,我们的孩子能够很轻易地拿起手机、平板电脑,轻轻一滑就能连上全世界,却同时与真正意义上的阅读渐行渐远,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多难题。

事实上,所有的教育问题似乎都和阅读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毕竟在孩子不会反抗的年龄,阅读意味着启蒙,在孩子叛逆的青春,读书又意味着成长。而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宋怡慧则将这种关联由浅入深地定格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她总结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27种关键能力,在这些关于付出,关于面对失败,关于做自己,关于价值,关于爱情,关于学习等重要的关口面前,作为老师的宋怡慧用自己和学生的亲身经历,阐明每一种阅读的意义,这是非常难得的有益尝试。当未满18岁的青春期孩子要集体外出跨年过夜的时候,其与父母之间产生了激烈的矛盾冲突,而更深的分歧是这个阶段的孩子虽然内心仍然极爱父母,但却同时急于切割与父母的关系。面对这样困局,宋怡慧用《蔡康永的说话之道》为自己找到切入的话题,继而在孩子中慢慢介绍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陈芳明的《时间长巷》等作品,孩子们渐渐在阅读中反观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教育得以润物无声般地完满进行。

我们之所以热烈拥抱阅读,将之推举到一个安身立命的高度,不仅仅是出于由外而内的教化,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的力量,让人们尤其是孩子得到一种内在的自我认知。宋怡慧遇到过一个瘦小、脸色苍白的男孩子轻声对她说:老师,你应该找不到我在外表上的优点吧?那是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那是正在构建自我认知的年华,宋老师认真地打量着他说:皮肤白皙,有文青的气质;说话声音特别好听,让大家觉得温暖;还有一颗善良又纯真的心,从未苛责他人的温柔,这是任何外表优势都比不上的迷人特质,你的缺点就是优点太多……当她说完,男孩现出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眼神。诚如书中所言,宋怡慧的师者仁心并未停留在一种浅层次的安慰,而是及时将一种通过阅读塑造自我的积极信念传递给孩子们,《疗愈厨房》教人养生,让人涵养性格,《一休陪你一起爱瘦身》教人运动,让人塑造身形,《料理科学》教人烹饪,让人学会温暖自己和他人……不同的阅读经验将融入每个人的成长过程,最终形成不同的内在特质。

显然,与其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将阅读作为一种调和叛逆的工具,不如从小就让孩子与阅读一起成长。前面提到滑世代的问题,这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成常态,孩子从开始接触电子产品开始,家长便面临着巨大的矛盾和挑战,一方面,时代在向前进步,我们不可能不让孩子接触科技产品,另一方面,明知道阅读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却不知该怎样引导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在这方面的内容更强调了方法论,使全书折射出一种实用的光芒,宋怡慧老师的方法是立体的,甚至有点儿系统论的味道:为孩子布置一个温馨、自在的阅读环境是这一切的开始,家中空间实在狭小,甚至可以在厕所入口处规划书架区;为家人留一笔买书基金,让家长和孩子每个月都有机会到书店逛逛,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将书籍作为礼物送给他们;更为重要的,陪伴孩子阅读是孩子养成阅读习惯和兴趣最重要的仪式,借此营造与孩子聊书的氛围……

尴尬的是,宋怡慧老师在《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中着重强调的这种以成人的阅读带动孩子阅读的美丽图景,却正是我们如今所欠缺的,或者说是我们面临的最大困境。宋老师提到,家长在看电视、玩手机,同时要求孩子读书是最大的不现实,其实这种境况更深的原因还在于如今整个社会对于阅读的某种轻视和误读。《新周刊》在《2016 中国社会各阶层阅读报告》中不客气地指出,,比如很多富豪都有一个特点,爱推荐书,王健林经常推荐儒家经典,这几年整天给员工推荐《论语》《礼记》《弟子规》,将读书的真谛抛开,一味从自身需要出发,对规矩的强调越来越重,马云在这方面更不尽人意,马云在一次节目中坦言自己不看书,坊间传闻,如果说马云还读书的话,那就是最爱金庸的武侠小说,他自己的办公室就叫桃花岛……在吴晓波看来,这些不算读书,他认为马云和马化腾在社科领域的积累都很低,马云对此还颇有意见:一个企业家要看书才能给公司赚更多钱,那基本要完了……《新周刊》最终感慨洗脚的人比看书的人多,这就是当下中国的阅读状况

由阅读困境引发的还有一种深层次的价值思考和叹息。宋怡慧老师曾面对一个家庭遭遇困境,内心善良却被社会的冰冷激得充满叛逆的男孩子,当这个男孩用我需要五万块钱替爸爸还债,你敢借么来对她挑衅,以此变相地说出读书无用的时候,这位善良的老师选择相信她的学生,选择用五万块赌一个孩子的未来梦想,继而送给这个男孩子一本《小王子》,让这个实质上是遭遇到价值困惑的孩子最终坚持了本心。这位在台湾坚持用青莲一般纯净的心将阅读带给孩子的老师,这本记录她和学生之间点点滴滴的小书,给我们很多感动,也更多惭愧。

民族作为超大社群,其对阅读的价值选择将直接决定着自己的未来。我们如今的世俗价值系虽然最适合生存,但并非是最可爱的,在地球村已然成为事实的今天,这种仅仅针对社群内部利益最大化的价值观,反而会将一个民族的未来带到生存的反面。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 64 本,当孩子稍稍懂事时,几乎每一个母亲都会严肃地告诉他:书里藏着的是智慧,这要比钱或钻石贵重得多,而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犹太民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文盲的民族,就连犹太人的乞丐也是离不开书的,在犹太人眼里,爱好读书看报不仅是一种习惯,更是人所具有的一种美德。在安息日,所有的犹太人都要停止一切商业和娱乐活动,商店、饭店、娱乐场所等都得关门停业,人们只能待在家中安息祈祷,唯一允许的,就是全国所有的书店都可以开门营业,而这一天光顾书店的人也最多,大家都在这里静悄悄地读书。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宋怡慧老师的《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应该受到我们更大的关注,不管是她对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系统方法,还是其通过阅读来培养孩子的核心能力,亦或其提出的生活就是阅读的观点,书中种种都在告诉我们对于下一代在读书和成长一事上的深深的责任感。在一个短期内无法扭转的风气中,在一个价值观激荡的时代里,我们的孩子在渐渐长大,在耳濡目染周围的一切,他们将如何看待这个运转得有些过于迅速的世界?他们又将怎样在喧闹中学会和内心安静地相处?这是一条注定漫长的人生之路,很遗憾,我们都不能陪着他们走完,如果可以,我们想要将自己的一切都留给他们,只要他们能平安快乐,而这也终究只是徒劳的念头,他们注定将走出我们的视野,我们也注定将走出他们的生命。我们没有多少时间感慨这无法扭转的自然铁律,我们必须尽快行动起来,用最大的努力留给孩子最美好的礼物,让他们借以雕刻自己独立生活后的时光,我想,关于这礼物的一切,宋怡慧老师已经在书中为我们说得很明白了。

本文节选自豆瓣网友宝木笑《阅读困境中的反思和孩子们的未来》,豆瓣阅读已获得转载授权。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宝木笑(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442966/

爱读书的孩子,不会变坏

宋怡慧

在阅读推广方面获奖无数的怡慧老师,不但以耐心、同理心去倾听孩子的心声,还陪伴孩子们一起面对困难和挫折。同时,她精选出300本足以让孩子、父母或师长阅读的好书。她希望在成长的路上,书会温暖陪伴孩子们,既为他们解惑,更能培养出未来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完整作品。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