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敏:世界经济迟迟不能复苏的原因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点击上方“草根智库”可以订阅哦!

自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经济遭受重创,历时8年迟迟没能复苏,2016年将是全球GDP<http://data.eastmoney.com/cjsj/gdp.html>增速连续低于长期均值3.7%的第5年,2017年很有可能是第6年,世界经济从未如此长时间低迷。

我们知道,1929年美国的股市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大萧条。。

然而,这次金融危机发生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货币利率政策可谓已用尽,仍未有一个国家走出低迷。这是为什么?其原因分析如下。

一、经济量的巨大化,且严重失衡

先看经济产值,美国已接近二十万亿美元、中国七十多万亿人民币、日本五百多万亿日元……

其次看外汇交易额,2013年9月6日,据国际清算银行调查报告显示,三年来全球外汇日均交易额达到5.3万亿美元,为全球贸易的几十倍1);

再看金融交易额,截至2008年2月,美国本土上挂单的金融及金融衍生品交易额高达280万亿美元,超过美国经济产值十几倍。很明显巨量的金融交易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衡,结果酿成金融危机。

当危机一爆发,巨量金融交易几乎都变成不良债权压垮了很多金融机构。自从2007年4月,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几年间,美国倒闭金融机构高达500多家,好在美国有存款保险制度没发生挤兑恐慌。除众多金融机构倒闭外,还有通用汽车等257家企业也被淹没在金融危机带来的倒闭浪潮中。

二、凯恩斯政策无效

今天,遭受金融危机的经济就如同遭遇狂风恶浪而沉没的巨轮,拿什么能撬动它?靠可怜的财政刺激,如今靠借债度日的各国政府有多少收入可供刺激?靠各国央行的货币宽松,央行又有多大宽松的空间?靠降息政策,美日等多国已连续多年实行“零利率”甚至负利率,效果何在?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凯恩斯政策(实为通胀政策)应对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学者发现低利率政策越来越无效,因此开始质疑低利率政策、尤其“零利率”政策的效果2)。

其实,凯恩斯政策不是越来越无效,而是本来就不具有那些效果。凯恩斯学派将凯恩斯政策效果传导机制做如下解释。

增加货币-→降低利息-→投资增加-→经济增长。

如果去掉这一传导式的中间环节,则为增加货币-→经济增长。这就是通胀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可以说是长期以来凯恩斯政策实行者及其御用经济学家的主观愿望,并非政策本身具有的效果。

实行增加货币的膨胀政策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实体经济确实货币不足,增加货币才可能凑效,但能否凑效,还要看所增货币是否流入实体经济。货币流入实体经济,生产会扩大物价会上涨,就会产生膨胀效果;第二个环节也是有前提条件的,即投资预期收益率上升,投资才有可能增加。否则,若果投资预期收益率下降,即使降息会降低投资成本,企业也不会增加投资。企业投资的增减并非取决于利息高低,如果投资收益率不高甚至降低,央行再怎么降息企业也不会增加投资。实际上,降息政策无效早已被很多国家降息政策实践所证明。比如,日本2002年以来实行多年“零利率”也未能收到预期效果--摆脱通货紧缩;自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连续多次降息至今也未能使经济复苏。

如前所述,金融与经济过度失衡必然酿成危机。任何经济危机都是对经济失衡的调整。金融危机的过程,就是通过收缩降低商品(包括衍生品)价格收缩金融及衍生品数量,使金融与经济恢复均衡的过程。这个过程必然会使过度经营金融及金融衍生品的金融机构破产倒闭。这是市场进行的优胜劣汰的自律调整。因此,摆脱金融危机的各种政策与措施必须顺应市场调整,而不是逆市而行。

然而,金融危机后,以美国为首的很多国家采取的宽松货币降息等政策,都是试图通过增加货币来诱发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价格上涨,进而增加金融交易量,这与市场进行的自律调整是背道而驰的,不仅不能奏效,反而有延缓市场调整进程的负面作用。近年来,美国股市持续高涨就是很好证明。宽松货币降低利息的最大效果就是推动了股市上涨,并没能支撑实体经济复苏。对此,我们应有清醒认识,并以此来制定实施促使经济尽快走出低迷的政策与措施。

 

草根论天下,智慧在民间!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

 轻松一扫,即可订阅!


扫描或长按二维码,
即可免费订阅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