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娃的红军路,看完让人热泪盈眶!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一说起长征,必然会提到遵义。长征中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红军,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命运。也就是在那一刻,一个遵义城外的放牛娃,非要跟上红军走,这一走,就是80年。

红军街是贵州遵义一条红色旅游商业街,木栏青瓦,雕花门窗,带有浓郁的黔北民居特有的建筑风格,街巷深处,住着一位李光。

1920年,李光老人出生在遵义县四面山,童年生活给他留下的是苦难的记忆。那时,贫苦的生活甚至让李光连饭都吃不上。1935年1月,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天险,来到李光的家乡遵义,李光说,红军是他所见的第一支“不的队伍”,很多人都愿意参加红军。于是,14岁的李光也跟着当地很多人一起参加了红军,从放牛娃变成了一名红军战士,开始了长征。

李光老人告诉记者:“长征当中我们牺牲了很多人,好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与革命战士都牺牲在了草地。我是三次过草地,两次爬雪山。我们五军团是在1936年10月16日到的陕北,三个方面军会师是在陕北会师的。7万红军在会师的时候只有1万多人,,,我们都没有失败。”

李光跟着革命的队伍南征北战,为建立新中国立下汗马功劳。新中国成立后,他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上了遵义军分区武装部副部长。转业后,他先后担任建设局、劳动局局长、;1987年,离休后的李光担任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他把目光投向了教育事业,贫困山区的孩子成了他深深的牵挂。

1994年底,遵义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的一次捐款活动中,李光老人第一次来到海龙镇桂花小学。回来后,桂花小学的艰苦条件,贫困孩子的生活状况让李光十分牵挂。因为自身的经历,他觉得孩子不能不读书,没有文化会吃亏。

说到没文化吃的亏,有件事至今留在老人的记忆里,,上级夜间下达“拂晓出发”的指示,作为营长的他不懂“拂晓”的意思,结果到第二天天大亮才出发,导致所在部队遭受损失,这成为李光一生的沉痛教训。

李光说:“有一个黄昏有一个拂晓,我说黄昏是什么?拂晓是什么?就因为这个我受了处分,营长马上就把我撤职当了连长,我都不懂这些。”

想到自己的经历,李光老人觉得一定要让现在的孩子有书读,于是他买了100套棉衣亲自送到桂花小学孩子们的手上,并现场捐赠5000元,用于学校买红旗、做课桌。

对待贫困学生,李光慷慨大方,可生活中,他却是一位十分简朴的老人。李光老人的女儿李晓容告诉记者:“你看他的衬衣穿了好多年还都是补的,都是去乡下买一个那种老衣服穿。”

1995年,老人的孙辈中出了第一个大学生,老人很高兴,家里人以为老人会多给孩子些钱,可结果却出乎家人意料,老人只给了孩子200元。李晓容说:“给了我们那个侄儿200块钱,没有多余的。那时候的大学不像现在的大学还可以贷款什么的,我们三妹一家都是这家去借点,那家去借点。”

从1994年起,李光每年都用退休金救助贫困山村的学生,许多孩子受李光的资助得以继续完成学业。在李光老人家中,还留存着很多受过老人资助的学生写来的信件。

20多年里,老人拿出了毕生的积蓄,先后帮助近2000名孩子顺利完成学业,累计达捐资40多万元。1998年,桂花小学更名为“李光小学”。

老人给贫困山区的孩子送来了爱和温暖,也给许多贫寒的学子带来了命运的转机。18年前受老人资助的贫困学生陆均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虽然收入不多,但现在陆均每年都会从自己的薪水中拿出一部分,资助家境贫寒,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说:“一方面是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改变贫困山区的孩子;另外一方面希望李光的精神在这里能够得到传承。”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这些老人身上,我们看到,这些80年前从雪山草地走过的战士,仍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他们还在宣示、还在播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的长征还没有结束。沿着他们走来的路,我们的新长征,也永远在路上。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