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替被处罚的孩子!徒手拆、断肢纷飞,那些年德国儿童战俘悲惨下场!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都快结束了,很快就能回家。”就如前年看《爆裂鼓手》时那样的一见锺情,这部片小爱要给十分。一部迟来的好电影,置惊悚、历史与思索于一身,不浮夸炫技,一群小孩更有质朴逼真的演技,欧洲片少见的成本爆破,《区》绝对是值得一看的。



《区》以二战结束的后续收拾为剧情线,靠着闪电战将整个欧洲打入人类史最深地狱的德国,又怎能在战后安然全身而退,留在异乡的军人中,,更有蒙蒙懂懂便被迫离乡的孩童。


电影并非刻意以同情的路线探索德军的不同面貌,只是当一群男孩被大人们以鄙视、仇恨的眼光看待时,他们的沈默在无意间掠夺了观众的怜悯,却又在丹麦军的言语和管教中令人一再想起全人类的共殇。




看完电影后无意间看见了日本版海报,剧名大致可以翻译为「阿道夫的遗留品」,竟在无意间形成了与英文剧名异曲同工的双关。「Land of Mine」,是属于我的土地,也是Landmine的双关;阿道夫的遗留品,是二战策略失准的海防,也是这群为他而战却无法归乡的孩子。




电影开场便强烈展现出二战甫结束时的愤怒释放,与德军在不知为何而战却被迫接受的挫败感,即便那十分钟只是主角罗伦穆勒的一人独戏,却已强烈反映出全片的矛盾心态将往何种方向发展。




接着拆弹训练时的屏息,孩子们被带往沙滩后的紧张,和不知何时会突如其来的触发,《区》的手法都尽量朴质无华,没有过度浮夸的情感堆砌,也无泛滥成灾的爆米花剧情,就是单纯地引人入胜,单纯地目不转睛,观众藉由罗伦穆勒饰演的士官长一起发展情绪、改变自我而心情有所不同。


少年徒手小心翼翼地拨开砂土、拆除炸弹


一不留神,就会被炸得粉身碎骨


《区》并没有一般欧片的沉闷与清高,开头的愤怒是震撼,中段的紧张是刺骨,后段的爆破是惊心,结尾的离别是鼻酸...通过排雷讲述二战后德国与丹麦的关系,那时丹麦对德国有深深的仇恨,德国俘虏去丹麦排雷,这是他们的责任,他们在丹麦也曾受到非人道的待遇。



这群「的孩子」,面临最可怕的惩罚


电影由丹麦德国合拍,两国家都敢于正视自己曾犯过的错误。而孩童俘虏在排雷中悲惨的死去,总是引发人对战争的思考,愿世界和平不是一句空话!



有关电影两三事

〉当兵时仪容是最被要求的。看来这群男孩的长官教很好,就算肚子饿到干呕,也得记得每天梳帅气的发型,然后持续三个月这样。




〉丹麦对于二战后的德军俘虏,利用未成年小孩来扫荡的做法,是丹麦历史上最严重的「战争罪」。但这些都仅止于历史学家间的考究,而无实质审判。


〉真实情况下,丹麦并非完全使用了童军。在二战闭幕后,由美英分别掌控亚洲以及欧洲的后续处理事项,丹麦作为英军主管的战后欧洲,包含在重建过程中的扫雷行动也由英国军队指挥,并指派德军将士带队执行。然而这只能概括220万枚中的150万左右,剩下的70万则由丹麦派遣的未成年德军士兵支持完成。


在整个清除的过程中,德军总共动用了2600名左右的人力,并调派第233装甲师的坦克、突击炮、装甲车等重机具协助,最后由官方统计出149人于任务过程中死亡,成为了战争结束却依旧无法平安归国的阵亡士兵,而受伤人数则为339名。但这些都是盟军官方的统计,事实上德国军方在事后认为,有将近一半的扫雷任务人员都没有回来。


本片大部分在奥克斯伯尔军事区(Oksbøllejren)拍摄,,于二战结束时曾有大量德国难民与士兵涌入奥克斯伯尔,而被丹麦收容在此军事营区中作为战俘控管。


来自《区》


—— End ——

欢迎投稿,必须原创

稿费包你满意噢!

联系邮箱:1279892543@qq.com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