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影评|《萤火虫之墓》观感之二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半自传体小说《萤火虫之墓》,日本小说家野坂昭如创作,1967年发表,故事围绕野坂昭如中学期间,亲历神户大空袭种种遭遇展开。

 

《萤火虫之墓》之所以打动观众,一是作者亲历事件的残酷,真实感人;二是影片高导对人物故事的超强把握与演绎。

 

《萤火虫之墓》的艺术形式分析

 

倒叙与虚实相结合


《萤火虫之墓》巧妙转换运用第一三人称。第一人称讲述故事的“我”是虚的,是清太的灵魂,“我”既是叙述者也是被叙述者,当“我”作为被叙述者出现时,“我”(清太)就是第三人称,是实的。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在影片的开头和结尾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片开头从虚进入实

 

昭和20年(1945年)9月21日深夜,14岁衣衫褴褛的清太在神户市三之宫车站内一根石柱旁饿毙,此刻清太红色的灵魂在远处目视着自己;车站内清洁员在他身上寻找是否有值钱之物,却只发现了一个水果糖罐(内有妹妹节子的骨灰),觉得没用便使劲抛到室外的草丛中。水果糖罐惊起了草丛中的萤火虫,节子的灵魂也慢慢站起来,萤光围绕着清太和节子的灵魂,清太捡起糖罐递给节子,故事慢慢展开。

 

当两人的灵魂出现在火车上时,车厢内除了他们再无旁人,随着火车前进,清太兄妹透过车窗望着远处的战火,渐渐地,浓烈的战火将画面掩盖转入现实场景(这也预示着他们终将被这场战火吞噬),故事开始以倒叙的方式讲述清太与妹妹为躲避神户大空袭所面临的种种。



 

影片结尾从实进入虚

 

在节子被火化的地方,火还没完全熄灭,一旁的清太手里着一小块馍,“我”(清太的灵魂)开始叙述第二天“我”把节子的骨灰装进水果糖罐里,随着一声“哥哥!”(节子灵魂的声音),整个画面变红,又进入一个虚的世界,此刻,清太(灵魂)手里拿着的馍变成了装有节子骨灰的水果糖罐。

 

远处,节子站起来走向哥哥清太,然后趴在哥哥的腿上睡着了,萤火虫飞舞在兄妹俩周围,清太眺望着远方耸立的座座高楼,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和对战后重建的信心。

 

除了开头和结尾,影片中对清太兄妹住所的转移也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技法。比如,在清太兄妹搬到阿姨家时,清太一人拿着妈妈的骨灰盒坐在火车上,而车厢内另一边有清太和节子的灵魂,节子(灵魂)正趴在哥哥(灵魂)的腿上熟睡,而清太(灵魂)正望着他自己(实)。随后,清太和节子(灵魂)下车,慢慢走向阿姨家,他们站在路边看着阿姨的家(实),画面又慢慢转入现实。

第二个住所转移是从阿姨家搬到防空洞。节子夜里睡觉哭闹想妈妈,遭到阿姨责骂,清太背着节子去外面哄她睡觉,没想到听到防空警报响起,于是背着节子飞快地跑向防空洞,而随即转入的画面却是清太的灵魂背着节子的灵魂在跑,当跑到一个高坡上时,看到眼前防空洞的门口,站着清太和节子(实),画面又转入现实。


这种虚实结合的创作手法,巧妙地将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行了链接和过渡。



 

影像和声音元素相结合

 

“光”元素的运用是影片的另一大技巧。影片中很多画面都是通过火光来转换的。比如,影片开头的空袭,清太带着节子避难途中停下来休息时,节子面容紧张害怕望着前方,前方尸体遍地,婴儿哭声不断,火花乱飞,这些惨景是通过火光覆盖的画面来链接过渡的。还有当母亲被火化时,火越烧越旺,最后占满整个画面,当火光慢慢退去时,呈现的是清太在火车上的画面。

 

影片中还有一个重要的光是萤火虫的光,它象征着希望之光,是生命之光。当清太和节子在满是萤火虫的蚊帐中熟睡的时候,镜头给了一只萤火虫特写,闪烁的荧光渐渐熄灭,萤火虫落在地上死去。预示着清太兄妹俩最终走向死亡的不幸遭遇。

 


当影片开头的一次轰炸稍稍平息时,清太带着节子奋力爬到高处,眼前之景让两人惊愕。通过摇镜头向我们展示了战争摧毁的满目疮痍。浓烟滚滚,整个画面的色调呈现出暗淡、压抑之感。“原本所有美丽的景色都消失了。”

 

为了将妈妈的死讯瞒过年幼的妹妹,空旷的空地上,可以看见远处被战争摧毁的废墟,哥哥和妹妹一系列的动作、表情、语言让观众为之心痛,印象深刻。清太把妈妈的戒指放进节子的钱袋里,并嘱咐她要保管好,节子想见妈妈,清太不让。节子侧过身低下头,表情难过,手背在身后,扭动着肩膀,给东西不吃,同样伤心难过的清太走到一旁静静地坐着,此时整个画面是安静的,只有节子的哭泣声和动作:镜头特写节子满是泪水的小脸,不停地用小手擦拭着眼睛。


随后清太说:“你看,哥哥很厉害哦。”同时站起,取下肩包,跑向单干,似乎决心想要为妹妹撑起一片晴空,此时,安静的画面瞬时响起凄凉的音乐,斜俯视式后拉镜头,展现了兄妹俩在空旷昏黄的背景中,瘦小而可怜的身影。


 


影片中画面色彩对比非常强烈。有关战争的画面几乎全部以灰暗为主色调,给人以压抑、沉重之感。而当妹妹与哥哥在一起欢笑奔跑时,整个画面是明朗的、纯净的,蓝蓝的天,白白的云,蔚蓝的海,深绿的田野,展现了一幅无战争破坏的美好生活场景。强烈的反差对比,激起人们心中对战争的憎恶,对清太兄妹的怜爱。

 

当然,高导的独具匠心,还远不止这些。


发现美好,感知自我!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