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out,鄙穷ing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据说,社交平台正悄然流行一种“你弱你有理”式的鄙穷心态——怼穷人就像一种网络行为艺术,参与者纷纷自嗨于成为“想象的富人”。


看到一篇文章,作者将那些厌恶穷人的家伙,冠以“伪中产”的头衔,认为鄙穷心态,正是他们用以装逼的遮羞布。


可惜,文章列举的快递小哥电动车撞上豪车的例子,并不是很恰当。真遇上这种事,如果确是快递小哥的责任,车主要求赔偿是本分,同情小哥不要赔偿是情分,遵规和鄙穷应该是两码事。


有人说豪车就不该上路,穿30万的衣服就不该挤地铁,但这并不被认为是“鄙富”;反倒是那些质问其“你穷你有理”的网友,立即被定性为“对穷人饱施鄙夷”。


这就有点不讲理了。比如,宁波动物园的老虎伤人事件,动物园肯定更有钱,翻墙的民工确实挺可怜,,就抨击大家都在冒充富人鄙视穷人。


讲道理归讲道理,跟是富人还是穷人没有关系。动不动非要扯上贫富,那只能说明,评论者的心理不是很健康,别人有没有鄙穷不一定,自己老感觉被鄙穷,却是一定的。,看到任何一张脸,都坚信别人在鄙视和嘲笑自己。

 

1、  仇富out,鄙穷ing

 

不能否认,鄙视穷人这种不好的社会现象确实存在,就像某些人仇视富人也是客观的事实。在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里,总会存在着种种的不平等,总会有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也总会有成吨的口水与鄙视——你鄙视我,我鄙视你,人人都在鄙视链之中。


在当下的中国,每个人都梦想着发财,每个人都不认为自己的现状就是自己的未来,因为对财富的向往,所以大家的仇富心态越来越少,鄙穷心态因而貌似凸显。


贫穷不是什么好事情,富裕也不是什么大罪恶。人人都想过上更富裕的生活,这没什么可耻的;在自己经济能力承受范围内,消费自己觉得新鲜洋气的东西,不一定是装逼;看待社会问题更为理性一点,不偏袒穷人,更没有理由被嘲笑成“伪中产”。


人格侮辱之外的鄙穷,也就是那种针对贫困状态的改变欲望,其实是一个社会,进步的力量之源。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那种老是感觉被鄙穷的人,是有些许悲哀的,他们在这个时代里,会显得有些落寞,同时也越发感到焦虑。他们的自我人设,就是一个卢瑟,总爱谈论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好像谁都欠他的,好像都是别人的不好,又好像谁都在鄙视他。

 

2、  可悲的不是有人鄙穷,而是你老感觉被鄙穷

 

老感觉被鄙穷的人,拥有一种归因偏差的倾向。


吴伯凡老师说,当你有一个动机存在的时候,就会启动自己的意识雷达,这个意识雷达里只植入几个有限的变量,对于其他变量漠不关心。这种情况下,一旦启动了认知,也就开始了搜集种种偏见的过程。


所谓雄鸡一叫天下白,但天肯定不是公鸡叫亮的。一个老感觉被鄙穷,对此十分敏感的人,什么都能往鄙穷上扯,瞎联系,瞎归因。而且,只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


老感觉被鄙穷的人,藏着一种平均主义的思维。


总觉得贫富差距的存在是不正常的,那些富裕的人或者自诩富人的“伪中产”,肯定存在某种道德上的瑕疵,存在某种根本性的原罪,可以统统被称为坏人。事实上,人是太过复杂的东西,各种自由度实在太多,根本没法被平均,很多平均值是没有意义的。


“均贫富”的社会没你想象的那么好,那样的市场难免缺少活力;相反,市场越是成熟越是有活力,人们的道德水准只会越高,我们已经到了不必做坏事,也可以挣很多钱的时代。


老感觉被鄙穷的人,最主要的还是对阶层固化的焦虑。


曾经有篇文章很火,叫做《城堡的落成:上升通道即将关闭的中国社会》。作者宣称,我们这代人刚好处在城堡大门刚刚关上的时代。


确实,搞市场经济30多年,社会的贫富差距正在拉大,特别是房市、股市投资带来的巨额收益,让人与人之间的财富差距动辄百万千万计。但是,贫富差距拉大并不等于机会变少,要不然,屌丝创业成功的例子也不会那么多。


穷人依然有的是机会,富人的地位也不是永久性的。不要奢望一夜暴富,但更不要安于贫穷,不要给贫穷,人为添上莫须有的美好,不要给富裕,人为添上莫须有的罪恶,不要老活在感觉被鄙穷的扭曲心态里。

 

3、 要万能接口,不要万能借口

 

阶层也许正在形成,但远远谈不上固化。城堡落成的忧虑,是激励奋斗的万能接口,而不是安于贫穷的万能借口。


社会流动性,指的是一个社会里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跨越阶层流动。也就是说,穷人能不能经过个人奋斗变成富人。有一本书叫《自满阶级》,作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科文,他就认为,当今中国有着很高的流动性,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国家。新一代的中国富豪,大多是从底层自己奋斗上来的,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靠努力拼搏成为富豪。


马云的爸爸是普通的知识分子,李彦宏的父亲是普通的锅炉工,刘强东父母是大运河上幸苦跑船的,雷军的父母只是普通老师,许家印的父母是很穷的农民……


据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分析的1996年~2015年20年间福布斯亿万富豪名单的近期报告显示,资产超过10亿美元的富豪中,从继承者比例来看,中国在主要国家中,继承型富豪的比例最低,仅为2%。日本为18.5%,美国为28.9%,韩国为74.1%,欧洲(25个国家)的平均比例为35.8%,其中瑞士72.7%、德国64.7%。


励志格言“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虽然已被网友们调侃成了“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但是,王思聪毕竟只是极少数,更多当代富豪以及冉冉升起的各界新星,都是出生在很普通的人家。


相比之下,今天的美国,流动性才真正趋于稳定。底层很难再出现白手起家的企业家。哪怕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像扎克伯格、比尔盖茨这些人,也都是出生在美国中产家庭,甚至是上层中产家庭。

 

4、鄙视贫穷不等于鄙视穷人

 

其实这也很正常,,不发生大的经济危机以及各种灾难,随着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社会流动性一定会越来越低。有钱人总会想办法留给子女更多的财产,更优的教育机会,以及更好的成长环境。


但无论如何,阶层不可能完全固化,美国人还可以讲美国梦;而且,阶层固化也不是图纸上规划出来的结果,每个阶层本质上都是由一个又一个的个体组成。


所以说,阶层固化的问题,说严重也许很严重,但对个体而言,说轻微其实也很轻微。个体的奋斗离不开宏观的背景,但终究取决于微观的努力。再好的机会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抓住,再差的背景也不影响牛人脱颖而出。


需要强调的是,贫穷绝不是什么好事。穷人当然不应该被鄙视,但贫穷本身,是可以被鄙视的,它是世界上最大的罪恶所在,很多的社会问题,最后都可以归罪于贫穷,贫穷会剥脱一个人的正常心智,老感觉被鄙穷,正是其中一种。


一个人贫穷不是错,但贫穷的观念很可恶,贫穷的思维很害人,很多的贫穷,正是由于贫穷的观念和思维导致。所以,我们绝不要歌颂贫穷,绝不要有“我穷我有理”的心态。谁也不愿生活在贫穷之中,身处贫穷的状态是可悲的和不幸的,而要改变生活的贫穷,首先就要改变观念的贫穷和认知的贫穷。


(此文首发于大鱼号“书生香评”。特此声明。)


上一篇:雄安的炒房客,白洋淀的春天

荐一篇:不被过去绑架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