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化妆品呈“逆袭”之势 营销甚猛 研发短板

发表于 讨论求助 2023-05-10 14:56:27

上海白领顾欣是一位“九五年后”,收到她第一个月的薪水,她毫不犹豫地从日本买了一瓶护肤品,售价约1000元。“这个品牌在我的朋友圈子里有很好的声誉。买更贵的化妆品是对自己的长期投资。”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今年前5个月,国内化妆品零售总额为10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高于去年同期的9.5%。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小化妆品已经成为一项大生意。
  化妆品在进口商品消费中所占比例最高。
 
虽然从整体市场份额来看,国产化妆品是“反击”的趋势。然而,在高端市场,外资和进口化妆品仍占有明显的优势.
 
,每月家庭收入超过两万元的消费者购买了进口商品。在消费品消费超过30%的消费者中,化妆品(36.1%)、母婴产品(33.4%)、手表眼镜(28.9%)、乘用车(27.3%)和珠宝(22.7%)是前五大消费群体。70.2%的消费者说他们最注重化妆品的质量。
 
政策对进口化妆品也是有利的。今年七月一日,中国将大幅度降低日常消费品的进口关税,其中洗涤用品、护肤品、头发等化妆品的平均进口税率由8.4%降至2.9%。
 
“关税的下降将使进口化妆品在中国市场更具竞争力。特别是,预计进口化妆品在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30%或40%。”克杜消费指数大中华区总经理于健表示。
 
  高档化妆品很少有本土品牌。
 
一般来说,化妆品不到200元属于大众品牌,200元人民币单品属于中高档品牌,400多元以上属于高端品牌。在400多元的范围内,除了上海嘉华百草集和少数品牌外,本土企业的身影依然罕见。
 
究其原因,是高档化妆品不像大众品牌,容易产生“广告、黄金万元”的效果。没有优良的质量支撑和十多年的培育,就很难在高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欧莱雅、宝洁等国外巨头在国内化妆品市场上一直处于强势的品牌地位,其秘诀之一就是重视研发。
 
华昌证券(HuachangSecurities)研究员王维娜表示,一方面,欧莱雅等公司通过研发引领它们进行抗衰老和脱发,并通过大规模收购改善产品线。近年来,在进入稳定的生长期后,还开发了口腔化妆品等新产品。
 
根据当地化妆品公司的年度报告,2017年上海家用化工研发投资占营业收入的2.5%左右,佩莱亚约占2.3%。虽然在研发投资中,国内企业和外商投资基本持平,但受企业规模的限制,本地品牌的研发投入绝对量远低于国外巨头。安信证券的报告指出。
 
  在“配方”中加入一些用于研发的“成分”。
 
许多人注意到,近几年来,当地化妆品企业在营销和传播方面非常强大。许多受欢迎的电视综艺节目都被命名,化妆品企业都是“资助者”,为此花费高达数亿元。
 
以Maru股份为例,过去三年的广告支出总额为9.4亿元。同时,三年的研发累计成本不到一亿元。去年11月,,包括丸红在内的18家公司生产的20批防晒化妆品不符合标准。
 
在广告投资、营销和渠道组织方面,国内化妆品企业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但必须承认,本土化妆品的弱点在于研发。中国美容博览会主席桑景民说。
 
从消费升级的趋势来看,把握研发和质量是地方化妆品的必由之路。根据中国美容博览会发布的一份报告,高质量和高性价比是消费者购买化妆品的核心驱动力,千禧一代不会盲目追求广告中的大人物。
 
一些企业也被唤醒了。根据年度报告,2017年上海嘉华研发成本达到1.61亿元,同比增长27.7%。上海嘉华董事长张东方表示,与外商投资相比,当地化妆品更好地了解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只要我们坚持质量,同时创新迭代,就没有理由为什么本地品牌不能做好工作。\r\r\r\r\r\r\n""

       现如今本土化妆品呈“逆袭”之势,国内化妆品企业已经与世界先进水平看齐,营销甚猛,研发短板。
发表
26906人 签到看排名